发表时间: 2022-11-16 00:00:00
作者: 天津欧普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
11月12日,欧普特公司邀请太平洋大学三位教授,开展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课程试听活动。千余名国内听众同时在线,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022年度,基于欧普特与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长期以来的友好交流与学术合作,欧普特公司启动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海外留学项目体系(学制一年、面向本科生或视光工作者进修的两个项目以及太平洋大学视觉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的宣传工作,受到视光行业同仁以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的重视关注。
为此,欧普特公司在11月12日,邀请到美国太平洋大学Dr. Scott Cooper、Dr. Patrick Caroline和杨顺南博士参与线上互动。三位教授的授课内容,在交流视光知识的同时,也对美国太平洋大学的国际教育体系进行了主题分享,使国内视光同仁有机会对太平洋大学留学、进修路径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当天,容纳300人的线上研讨会早早约满,一千二百余位国内观众参与直播互动,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
教学及师资队伍简介
本次试听活动,首先邀请到国内视光同仁非常熟悉的杨顺南教授进行“开场”。
杨顺南教授对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不同学业阶段(研修、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授课方式(美国线下教学,跨国线上授课+美国线下教学、实验)的留学进修路径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留学项目涉及的费用(参考标准)进行了介绍,供有志于出国留学或参与研修活动的视光同仁参考。
学术内容观点总结
知觉性融像与巩膜镜
在杨顺南教授的分享之后,太平洋大学Dr. Scott Cooper教授和Dr. Patrick Caroline教授的学术分享正式开始。
在本次关于Sensory Fusion——即知觉性融像的分享中,Dr. Scott Cooper教授首先介绍了形成融像的脑部机制,以及视觉皮质层V1,V2,V3区域之间的关系,然后以融像金字塔模型论述了不同层级之间的融像需要,并通过几种简单的实验,演示了各种模拟融像的小技巧使大家直观感受到感觉性融像的功能。
Cooper教授通过实验展示
生动讲解知觉性融像
在临床层面,Cooper教授则讲解了临床中如何通过不同的检查道具对感觉性融像进行测试,例如worth灯,固定矢量图和可变矢量图。并且,教授还提到了由于感觉性融像异常所导致的斜视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对应状态。
与会同仁翘首以待的另一场学术分享,则是由Dr. Patrick Caroline教授带来的《Scleral Lenses in Clinical Practice(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作为隐形眼镜领域的资深专家,也为国内视光同仁所熟知的Pat教授首先回顾了巩膜镜的发展历史,从新型透气性材料的发展引出了近十年巩膜镜的重生,并继续介绍了巩膜镜在验配上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图所呈现的不同配试状态。
在本次分享中,Pat教授也分享了多数巩膜镜的三区设计,以及不同区域调整所达到的不同效果,并进一步展示了多种真实荧光染色状态,以帮助观众了解在临床中配戴巩膜镜的实际效果。
更多美国太平洋大学教授、学者的授课内容,未来也将通过欧普特与太平洋大学合作开展的线上授课、专题研修形式与国内视光同仁见面。
全场内容答疑互动
留学问题集中讲解
在通过杨顺南教授讲解了解太平洋大学留学项目,并通过Cooper教授与Caroline教授的学术分享获取新知的同时,对留学项目感兴趣的视光同仁也通过会前交流问卷以及会中的留言提问功能进行了提问。
对于其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杨顺南教授也在本次活动的答疑环节中集中进行了解答。
接洽咨询:
对太平洋大学留学项目感兴趣的视光同仁以及相关专业在校生,都可以通过扫描下图二维码,填写必要信息。欧普特公司将有专人与您进行后续沟通。